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[设计规范] 【设计规范_07】压铸产品相关设计要求

[复制链接]
admin 发表于 2025-3-12 10:33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压铸产品开始流行,都忘了是什么时候了,记得moto的刀锋系列就是镁合金压铸的,着实火了一把,现在的手机产品中压铸件使用也越来越多,今天我们就介绍下压铸产品设计的注意事项:

1什么是压铸?
     压铸(英文:die casting)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,其特点是利用模具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。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,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。压铸设备和模具的造价高昂,因此好的产品结构更为重要,产品不但影响模具寿命,甚至对机台都会有影响;

2压铸产品设计要求
  • 壁厚须力求平均
  • 孔径与深度关系
    0.jpg
  • 肋与壁厚关系

    0.jpg

D≦4~5t 在此比例下应不会产生缩水痕,但非必要还是以力求壁厚平均为佳。

4.圆角

0.jpg
当T1=T2时,若R2=R1+T1则 R1=T1 ,若R2=0则 R1=1~1.25 T1
当T2 > T1时,则R1=2/3( T1+T2) & R2=0~(R1+T2)
0.jpg

当十字或Y型相接时:
当Θ=90°时,则 R1= T1
当Θ=45°时,则 R1= 0.7 T1 & R2= 1.5 T1
当Θ=30°时,则 R1= 0.5 T1 & R2= 2.5 T1

5.拔模角

0.jpg
0.jpg

3产品结构规避风险设计
1.压铸产品进胶与塑胶产品不同,产品必需要有足够的进浇空间,且进浇位置尽量要平缓(不要有较大的高度落差),尽量让进浇平缓均匀,如下图说明:

0.jpg

不合理:
1.1 两边包胶燕尾槽分布较多,进浇无足够的空间
1.2 内框太深,模具上形成高的钢位,阻挡了进浇的流向,且钢位易被冲击腐蚀;
1.3外部料位有较大的断开,进浇需走高低差,压铸模不现实
改进方式:
1.1 取消部分燕尾槽,减少其分布密度
1.2 内框深度做浅,其深度尽量控制在2.0MM以内
1.3 断开处在装配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胶连接起来

2.产品进浇尽量避开正面冲击产品通孔,插穿扣位及较小的碰穿孔,如下说明:


0.jpg

弊端:
2.1.产品进浇正面冲击模具上通孔的碰穿柱,影响进浇的走向
2.2.由于碰穿柱较小,正面冲击易致其断裂,压铸后产品通孔不通
改进方式:
2.1.减少通孔的分布数量,加大孔径,以加强此通孔模具上碰穿柱的强度
2.2.此通孔拉胶位可做成沟槽的形式,模具强度较好

3.产品内侧壁的厚度不要过于单薄
0.jpg
弊端:
3.1.由于壁厚过薄,会影响进浇的流动性,导致产品不易打满,影响产品的致密性及整体强度
3.2.由于薄壁处强度 较弱,产品脱模时易断裂
改进方式:
3.1.其厚度最小做到0.8MM左右
3.2.条件允许下,可做些补丁形式的骨位,加强其强度,如右下效果图

4.燕尾包胶槽的设计
0.jpg
     上图所示的两种燕尾槽形式,在产品压铸后都需冲模冲切成型,由于上左图
所示的燕尾槽开口宽度尺寸较小,导致冲模冲头钢位较弱,而且模具加工困难,
所冲出的产品精度不易控制,右图形式较为合理,具体如下:
1.燕尾槽开口处的尺寸最小在1.8-2.5MM左右,冲模冲头钢位强度相对较理想
2.此通孔式的燕尾槽压铸模易成型,有利于模具生产及产品的稳定  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网站地图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精研社 ( 粤ICP备2021041072号-2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7-16 15:59 , Processed in 0.096858 second(s), 3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